很多東西,盤中就得做出判斷。
例如宏達電續跌中,但尾盤一分K出現440張的多方量,明天最後一天停資,將會怎樣開?聯發科盤中急跌到跌停板後打開,並在尾盤敲出900張的量,並在盤後公佈明天將實施庫藏股,是上市來第二次實施(前次實施短線是有拉抬功能,但最後仍不敵中長均線反壓,續破底),大盤1:30收盤後小跌兩點,盤中型態為做個M頭,但台指則續縮短與大盤價差(現在剩25點)。
最近在重新思考「股價與大盤指數的相對位置」的矛盾之處。我相信強者恆強,弱者續弱,主要是市場觀注度下降,而推升股價的能量衰退,造就所謂「個股表現」,媒體上分析師也很愛用個股與大盤位置的強弱之分,來推估當大盤來到更高位置時,個股將會比照等幅或更強勢向上攀升,但真的對嗎?
隨社群網絡發達,越來越多網路上分析文出現(包括我在內),不管是寫者還是觀者,紛紛認同某一個方向時,這個方向真的是贏家的方向,還是另一種變異的散戶群眾型態呢?